硬幣

二戰後香港流通硬幣的演化(二)

二戰後,因諸多歷史原因導致香港複雜的社會形態,故香港的貨幣政策也收到很大影響。當然,複雜多變的時世從另一角度來看便是促成香港貨幣的豐富多彩。我們今天就和大家說說二戰後的香港硬幣。
香港硬幣的演化大致分為五段時期。以下便是每一時期的具體時間:

一、喬治六世晚期(1945-1952)

二、伊麗莎白二世初期(1952-1975)

三、20世紀70年代的改革(1975-1985)

四、殖民時代尾聲(1985-1992)

五、走向回歸(1993-1997)

 


二、伊丽莎白二世初期(1952-1975)

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即位,香港陆续发行铸有其头像的流通硬币。1955年,发行1毫黄铜镍合金币。1958年,发行5仙黄铜镍合金币和5毫红铜镍合金币。1960年,发行1元红铜镍合金币。[1]这套硬币较之上一套硬币有如下变化:

(一)改变了硬币上的英王头像朝向。遵循英国硬币“新王登基即换君主头像朝向”的传统,这套硬币上的英王头像从乔治六世左侧头像变为伊莉莎白二世右侧头像。

 

 

(二)修改了硬币上的英王称号。这套硬币上的英王君主称号书写顺序由乔治六世的从左到右变成了伊莉莎白二世的从右到左。

 

 

(三)增加了硬币的面额种类。由于新发行用以取代1元纸币的1元硬币,这套硬币的面额由三种增至四种,分别为5仙、1毫、5毫和1元。

 

 

參考消息:中國錢幣博物館

更多閱讀:二戰後香港流通硬幣的演化(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