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

國內外評級對比

隨著錢幣收藏的不斷深入大眾,錢幣評級成為其中的潮流。錢幣評級的產生,源於人們對錢幣品相把握和交易的需求。從國外第一家評級公司的誕生到如今的遍地開花,經歷了幾十年的過程。無論是外國的評級公司,還是國內的評級公司,誰家的評級系統更適用於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則是很多藏家非常關注的話題。

說起錢幣評級,我們不得不先想起“謝爾登評級系統”。人們常說“物以稀為貴”,但古老珍貴的錢幣不宜多得,所以普通錢幣只能拼“顏值”。早期收藏家習慣使用描述評級法對錢幣的品相進行評價,1949年,威廉·赫爾伯特·謝爾登(William Herbert Sheldon, 1898-1977)在其著作《美國早期分幣》(Early American Cents, 1793–1814)中提出了“謝爾登評級系統”,對傳統描述評級法進行了細化和改進,使用70分制對錢幣品相進行分級描述。 1970年,美國錢幣協會採用謝爾登評級系統,對其進行細分後向全國錢幣收藏者推廣,錢幣評級公司隨之誕生。經過多年的運營,錢幣評級活動普及開來。

謝爾登評級系統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對傳統中描述的極美品、近未流通品、未流通品錢幣有著嚴格的評審規範,評級公司為確保人工評級結果公允,通常採用三人評審的方式對錢幣的品相進行評估。隨著業務數量的增加,傳統的人工評審方式容易產生“評審疲勞”,導致收藏者送評的錢幣偶爾會出現預估分數和實際分數有差別的情況。

謝爾登錢幣評級系統的推行在其他國家也遇到過一些阻礙,各國錢幣因鑄造條件、工藝以及歷史影響等複雜的因素,各自形成具有本國特色的錢幣評級系統。為此錢幣學家、錢幣商以及收藏者為本國錢幣評級系統對接謝爾登評級系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通過表格對照使收藏者大致能夠判斷一枚錢幣對應謝爾登評級系統的分數,但也並不能做到精準對接。

螢幕快照 2016-06-15 上午11.13.30
美國、英國、法國評級對比

螢幕快照 2016-06-15 上午11.13.45
美國、德國評級對比

螢幕快照 2016-06-15 上午11.13.59
美國、意大利、西班牙評級對比

值得注意的是,在描述一枚硬幣兩面不同的狀態,或者一枚硬幣介於兩種標準狀態的中間狀態時,賣家會使用符號“/”或者“-”進行說明——比如一枚硬幣的正面狀態是UNC,另一面則是XF,則可標識為UNC/XF或者UNC-XF;同理,一枚硬幣的整體保存狀態介於UNC和XF,也可以標識為UNC/XF或者UNC-XF 。結合幣圖,很容易判斷標識所代表的意義。

另外,在表示某一錢幣的狀態高於基本狀態時通常使用加號,如AU+。意大利人習慣在基本狀態前加 “m.”(migliore di的縮寫)表示,如m.SPL;在表示某一錢幣的狀態低於基本狀態時通常使用減號,如AU-。意大利人習慣在基本描述前加 “q.”(quasi的縮寫)表示,如q.SPL;德國人習慣在描述前加“fast”表示。

由於評級活動的大力推廣,錢幣界基本認可錢幣評級對普及錢幣收藏,促進錢幣交易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評級公司對於中國現當代貴金屬紀念幣的評分標準也逐漸貼近本土化,並且按照中國錢幣的版別特徵做出了細分。

同樣在中國,中國錢幣學會也為評級本土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針對中國現當代貴金屬紀念幣在生產過程中具備的特徵,基於工藝質量瑕疵、物理傷痕和化學傷痕等評級指標,依據先進設備的觀測結果,界定錢幣狀態的標準,最終於2014年6月發布了《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品相評級標準(試行)》,建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100分錢幣評級制度。

這套評級制度關註三個相對客觀的指標:工藝質量瑕疵、物理傷痕和化學傷痕,每個指標下分列扣分項。在工藝質量方面,枚舉了圖紋效果、表面處理和特殊工藝等可能存在的瑕疵。在物理傷痕中,區分了面狀傷痕、線狀傷痕和點狀傷痕,並分別以數量、形狀和分佈扣分。化學傷痕則包括變色、污漬和褪色,以面積、色彩和分佈進行扣分。評分指標和統計方式相當細化、精確。 (馬天一)

聲明:首席收藏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首席收藏網|shouxi.com 莫迪 整理)

查看原文 >>
資料來源:2016-06-15 首席收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