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

金比銀貴卻為何要稱銀行?

首席收藏訊北京時間5月31日消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銀行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手中所用的人民幣、收藏的普製或貴金屬紀念幣都是銀行發行,日常貨幣兌換也基本在銀行進行。不過對於銀行的來歷,了解的人卻並不多,那麼銀行一詞是如何來的呢?為何銀行叫銀行而不叫金行呢?

銀行的英文叫做“Bank”,源自意大利語Banco,本意是“長凳”,15-17世紀時的意大利,從事貨幣鑑別和兌換的場所條件簡陋,辦事處只有一條長凳,所以商人稱它“Banco”,此時辦事處的功能非常十分有限,並不具備銀行多種職能。

那時的歐洲實行的是“自由鑄幣”(Free coinage)制度,人們為了自己財產的安全,都會將金塊拿到鑄幣廠鑄成金幣,然後再存到國家金庫或鑄幣廠中。然而由於鑄幣廠隸屬國王管制,因此若國王要動用平民的財產,沒有人能夠阻止。如在1638年,英國的國王是查理一世(Charles I),他同蘇格蘭貴族爆發了戰爭,為了籌措軍費,他就徵用了鑄幣廠里平民的黃金,從而引起了民憤。在隨後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查理一世被克倫威爾斬首。

此時,人們認為將錢存入鑄幣廠不再安全,於是他們決定將錢轉移到金匠(Goldsmith)鋪。由於金匠舖是私人財產,因此在人們將錢幣存到金匠鋪後,金匠會開一張憑證,商人日後可以來取。結果商人們發現交易的時候,不用黃金,用黃金憑證就行了——這就是日後英國“銀行券”的前身,也就是英鎊的本源。 1694年,英格蘭銀行世界上第一家股份銀行成立,是各國中央銀行體制的鼻祖。

金匠鋪與中國的錢莊很類似,不過當時在中國,銀行一詞意為熔鑄銀錠、打製器皿飾物的金銀鋪。隨著清末民初國門開放,Bank這一概念也隨之流入。 1845年,英國殖民地東藩匯理銀行(ORIENTAL BANK)在上海設立分行,成為來華的第一家外國銀行。但該行在1865年印製的第一種外商銀行紙幣上卻沒有“銀行”二字,而是印成“住上海英國麗如號銀票”。

螢幕快照 2016-06-01 上午9.46.00

1898年中國通商銀行壹圓(首席收藏配圖)

據中國印鈔造幣微信號介紹,最早把英文BANK譯成銀行的是《華英字典》的作者鄺其照。他認為,按照漢字的意思,“行”比“店”的規模大,而“銀”則是中國歷來使用的貴金屬貨幣,因此決定把經營貨幣業務且規模較大的機構譯作“銀行”。於是,在1898年,第一家中國本土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在其第一版鈔票上印上了銀行一詞。從首席收藏數據庫中可以查得,在上海泓盛2014秋拍-紙鈔專場中,一枚1898年中國通商銀行壹圓,以8.05萬人民幣成交。

(首席收藏網|shouxi.com 傑克)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 2016-06-01 首席收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