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青島市博物館:大海邊的文化明珠

青島市博物館:大海邊的文化明珠

 

宋代鈞窯乳釘鼓式洗宋代鈞窯乳釘鼓式洗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https://bit.ly/2x3N1Vz

 

明代《道藏》明代《道藏》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https://bit.ly/2x3N1Vz

 

北魏雙丈八佛石造像北魏雙丈八佛石造像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https://bit.ly/2x3N1Vz

 

商代黃玉璇璣商代黃玉璇璣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https://bit.ly/2x3N1Vz

 

提起山東青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這座海濱城市蔚藍的大海、宜人的氣候和發達的經濟。很多人並不知道,青島的文博事業也很發達。由於各類博物館和名人故居眾多,青島市正在打造“博物館之城”。青島市博物館作為青島市唯一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堪稱青島地區文博行業的龍頭。

 

青島市博物館1965年建立,原址位於青島市大學路南端。1996年,青島市政府決定在東部新市區建設青島市博物館新館。2001年,坐落於嶗山區梅嶺東路的新館全面開放。青島市博物館現有12萬件(套)、24萬餘件藏品,包括一級文物197件(套)、二級文物2114件(套)、三級文物7193件(套),在全國地市級博物館裡無論是藏品數量還是精品度都名列前茅。2008年,青島市博物館入選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又被評為全國和山東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目前,青島市博物館設有通史展覽《青島史話——青島地區歷史陳列》和6個專題展覽:《彩瓷聚珍——館藏明清瓷器陳列》《古錢今說——館藏古代錢幣陳列》《百工奇技——館藏古代工藝品陳列》《李汝寬家族捐贈陳列》《左臂丹青——高鳳翰書畫藝術陳列》《鄉間畫記——館藏山東民間木版年畫藝術陳列》,充分體現其館藏優勢和地方特色。

鎮館之寶獨具特色

 

如果你到青島市博物館參觀,可能不會相信這裡展出的道教經籍總集《道藏》是400多年前的印本:紙色基本不泛黃,字跡、圖畫清晰不漫漶,絹絲質地的黃色題簽還微微閃光。據介紹,這部《道藏》為明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纂輯、萬曆二十七年(1599)印,明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十月初三日萬曆皇帝欽賜嶗山太清宮,現存4524冊,是全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一部明代《道藏》,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道藏》作為道教經典叢書,是在歷代帝王的支持下由道士匯集編纂而成,內容龐雜,卷帙浩繁,不僅包括道教教義,還包括天文、地理、哲學、化學、數學、醫學、體育、武功等內容。此套《道藏》還收入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經失傳的古籍,極具歷史價值。

 

除了這部明代《道藏》,青島市博物館還有兩件鎮館之寶——北魏雙丈八佛石造像和宋代鈞窯乳釘鼓式洗。

 

北魏石佛造像建造於1500多年前,共兩座,造型優美,雕刻技法嫻熟,神態栩栩如生,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造像藝術的傑出之作。佛像通高570厘米,每座重約30噸。如此體量的單體圓雕石造像,年代久遠且保存良好,堪稱世所僅存。

 

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兩尊石佛造像原來安放於山東臨淄龍泉寺內。1928年日軍入侵山東時,日本商人曾想將佛像盜往日本,但未能得逞。1930年,時任青島市鐵路局局長、青島四方機車廠原廠長欒寶德派專車將其運至青島,安放於當時的四方公園。1979年,石佛像被移交青島市博物館。

 

北宋鈞窯鼓式洗是用來洗毛筆的文房用具。鈞瓷以豐富艷麗的窯變釉彩著稱。這件鼓式洗外壁呈艷麗的玫瑰紫,內部為天青色,上面還有朦朧的曲線紋,底座為芝麻醬色。器高9.1厘米,口徑23.8厘米,身如鼓形,由三個獸面足承托,底部一側刻有“一”字款,筆道遒勁。鈞瓷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之說,目前已知國內博物館收藏的北宋鈞窯鼓式洗不足5件。

 

其它有代表性的文物,還有清朱耷絹本設色蘆雁荷花圖軸、商黃玉璇璣、東周齊建邦張法化刀、明拓秦泰山碑拓等。

 

青島市博物館副館長趙好介紹,青島市博物館的藏品以明清書畫、瓷器、古籍、貨幣較為突出。貨幣以齊國刀幣品類豐富為特色,從最早的貝幣到現在的紙幣,形成較完整的貨幣收藏體系。

 

文物傳世多、出土少

 

在北魏石佛造像後面,有一面捐贈牆,銘刻著給博物館捐贈過國家三級以上文物的熱心人士的名字。其實,這面捐贈牆沒有囊括所有捐贈人,據統計,數十年來約有700多人向青島市博物館捐贈過藏品。

 

趙好介紹,青島市博物館的藏品,多為傳世而非出土。藏品主要有三方面來源,除了征購、撥交等入藏外,還有不少來自社會捐贈。由於青島是宜居城市,具有“地利”優勢,現代史上又曾是民國政府的特別市,所以有不少歷史文化名人旅居青島,如康有為、老舍、聞一多等。還有不少滿清遺老來此避難,他們攜帶了一些京城的傳世珍品而來,去世後有的藏品就由他們的後人捐給青島市博物館。

 

直到現在,每年仍有人將自家的藏品捐獻給青島市博物館,收藏家李汝寬、李經澤父子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李氏家族自2009年起,先後向青島市博物館捐贈家藏25件,以漆器為主,還有皮畫、瓷器、唐三彩等,有些漆器非常珍貴,填補了館藏空白,使館藏漆器收藏形成從戰國到明清較完整的序列。青島市博物館為李汝寬家族捐贈的文物開闢了專門展廳。

 

青島市博物館背山面海,離海邊僅1.5公里左右,對於文物的保存和展示而言,溫度濕度條件並不理想。較高的濕度不僅容易使青銅器產生鏽蝕,也會對有機質文物造成影響,比如紙質文物或紡織品易出現霉斑和蟲蛀。因此,近年來青島市博物館的文保工作著重從預防性保護和搶救性修復兩方面入手,比如為庫房和展廳配備恆溫恆濕設備,日常格外注重溫濕度監測與調控。博物館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需要保養的文物進行替換展示,或用一些複製品來替代,同時會在展廳門口公示,請觀眾了解和理解。

 

多種方式服務公眾

 

青島市博物館以滿足社會公眾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生活需要為己任,每年舉辦20餘個臨時展覽,開展數百場社會教育活動,不斷創新,嘗試多點連接社會、連接公眾。

 

2017年年底,青島市博物館精心打造《歲時佳興——中國古典季節美學展》,主要展出與二十四節氣和四時審美​​題材相關的文物,隨後出版配套的親子讀物,將文物藏品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反響。依托720°全景技術,青島市博物館自主製作了《歲時佳興——中國古典季節美學展》和《迎祥納瑞:龍鳳文物珍品展》兩個臨時展覽的720°全景展示並上線,使網上觀眾如臨其境。

 

為了豐富老齡群體的文化生活,青島市博物館開設了公益性質的古琴班、書法班、繪畫班。針對兒童和青少年,青島市博物館連續8年舉辦文博夏令營、冬令營活動,很受歡迎,今年又新推出面向學齡前幼童的蒙學雅頌國學傳承主題班。

 

目前,青島市博物館每年參觀人數達60多萬人次,除本地學生客流外,日、韓旅行團也常來參觀,影響力越來越大。趙好表示,青島市博物館將繼續加大開放辦館的力度,爭取更多的聯合力量,在“博”的基礎上更“專”更“精”。同時,將運用“互聯網+”理念和現代科技手段,打通線上線下,為觀眾提供更加多樣化、現代化的參觀體驗。

 

資料來源:新浪收藏 https://bit.ly/2x3N1Vz

FACEBOOK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hmkcc.hk/

編輯:W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