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交子書籤現身G20

G20“北宋四川交子書籤”

首席收藏訊北京時間7月26日消息,2016年第三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已於7月23日至24日在成都順利落幕,雖然會議已經結束,但在會中亮相的“北宋四川交子書籤”卻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交子作為世界首款紙鈔,不僅代表著世界紙鈔的發展的起源,也體現了古人自古以來的創造力和智慧。

唐朝時的商業城市,以揚州和益州(成都)為兩個中心。安史之亂以後,北方經濟地位下降,揚州、成都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所以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成都物產富饒,所以當時諺語稱“揚一益二”,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第二城”。

由於成都貿易往來頻繁,加之造紙技術發達,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為不便攜帶巨款的商人經營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舖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數額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紙捲上,再交還存款人,並收取一定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交子。因此,交子作為一種存款憑證,成為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

據中國印鈔造幣介紹,1023年,北來政府在益州設立了“交子務”,開始由政府發行交子,並以鐵錢為後備金。 1105年政府又發行了“錢引”(新的紙幣),取代交子。 1161年3月11日南宋政府發行了以銅錢為本位的紙幣“會子”。紙幣的面值分壹貫、貳貫、叁貫3種,後又增加貳伯文、叁伯文、伍伯文3種,通行於東南各地。不同面值的“會子”圖案也不盡相同,並印有發行機關名稱、面值、界數(三年換發一次,為一界)。票面​​上還印有捕捉偽造和使用假幣者的賞格。政府還規定:抓到偽造“會子”者,若不願領賞,可授一官職。

宋代的紙幣由楮紙所造,據《天工開物》記載“凡紙質用楮樹皮與桑穰、芙蓉膜等諸物者為皮紙,用竹麻者為竹紙。精者極其潔白,供書文、印文、柬啟用;粗者為火紙、包裹紙。”宋代成都的楮紙製造已經技術成熟,成為了宋代紙幣製造的首選用紙,所以宋人稱呼紙幣交子為“楮幣”。

螢幕快照 2016-07-28 上午10.42.52
北宋交子(圖片源自網絡)

五種起源說

1.提到這紙幣交子,不得不提的就是被譽為“紙幣之父”的北宋名臣張詠。相傳,就在他擔任益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知州時,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張詠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字復之,自號乖崖,​​諡號忠定,濮州鄄城人(今天的山東鄄城)。這位爺可了不得,官至禮部尚書,詩文俱佳,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臣,尤以治蜀,也就是治理今天的四川省而著稱。北宋仁宗時期,士大夫們將他跟另外兩位北宋的大名士趙普、寇準並列。

據說這位張大人在成都做知州的時候,覺得金銀銅錢攜帶不便,於是發明了交子,一張鈔票作一千文銅錢。因此有很多人認為張詠是紙幣之父。

然而,這個說法不是很準確。事實上,交子是成都的民間商人自發創造出來的。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現了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提供現金保管業務的“交子舖戶”。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特殊紙製作的捲面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紙券便謂之交子。這時的交子,只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幣。

2.交子起源於飛錢說,有以下諸家。朱契說:中國歷史學家,向以交鈔之製,始於唐之飛錢。劉厚滋認為飛錢是一種匯票,一曰飛子。其后買飛子者不復支錢,轉相授受,乃漸成一種習慣上的通用貨幣。 《宋史·食貨志》下3會子條的開頭說:”交子會子之法,蓋有取於唐之飛錢”。

3.也有說交子由契券發展而來。彭信威說:大概在五代十國的時候,已經有紙幣性質的流通手段。例如楚的馬殷時期(907-930年),在長沙鑄乾封泉寶大鐵錢,又大又重,使得市面上用契券指垛來交易,這豈不是和紙幣的性質一樣麼?當時使用鐵錢的地方很多,而四川比湖南還更厲害。四川正是最先使用兌換券的地方。

4.交子起源於櫃坊說:”日人野開三郎認為,中唐以後,貨幣經濟益形發達,營金融業者之櫃坊,益為社會所需要。其經濟信用既漸增長,其票據的流通力遂亦愈大。同時商人皆感現錢交易之不便,竟以現錢存入櫃坊而換用票據,於是票據乃與現錢同時流通於市面。而櫃坊之性質,亦由財物保管者,進為票據發行者。櫃坊初起於長安,後經五代及宋,漸次波及各地,而尤以益州為甚。此票據的流通,及金融機關的發達,乃交子的前提。交子的發達即票據流通的延長,而主發交子之鋪(亦稱交子戶)蓋即由櫃坊性質而來者也。

5.李順起義,停止鑄錢,因錢少而產生交子說:《續資治通鑑長編》卷59真宗景德二年二月庚辰條云:“先是益、邛、嘉、眉等州(本無眉州,有雅州)歲鑄錢五十餘萬貫,自李順作亂,遂罷鑄,民間錢益少,私以交子為市,姦弊百出,獄訟滋多… …”據此加藤繁認為,李順作亂後,蜀罷鑄錢,民間私造交子。

交子是由錢重而促使發展起來的。彭信威說:到了宋代,四川以鐵錢為主,大的每千錢二十五斤,中等的(應系折二錢)十三斤,這對於商旅是一個很大阻礙。而且鐵錢的不便,不只在其每枚錢體積之大和份量之重,還在其每枚錢購買力之小。譬如宋初四川所行的鐵錢,也有小平,每枚重一錢,可是其購買力低,一匹羅要二萬個錢,有一百三十斤重,所以紙幣的產生於四川,不是偶然的。

古代紙鈔防偽

第一從頒布相關法律,禁止私人印刷交子,不僅私自印製交子的人要獲刑罰,甚至連知情而使用者以及知情不告者都要牽連入獄。

第二個就是從紙鈔印刷用的紙張上做文章,紙鈔用的材料比較特別,而且要有政府的批准才能使用,從材料上有效的減少假鈔出現的機率。

第三個就是紙鈔上的圖案。紙鈔上印刷的圖案錯綜複雜,這樣就算是拿在面前臨摹,也何難實現。例如宋朝的紙幣的圖多以房屋、花鳥、人物的比較多,這跟當時的社會現像有關,宋代以描繪花鳥畫聞名,在紙幣上,也延續了這個習慣。極其複雜,一般難以模仿。

據研究交子的重要文獻《楮幣譜》記載:“所鑄印凡六,曰敕字、曰大料、曰年限、曰背印,皆以墨;曰青面,以藍;曰紅團,以朱。六印皆飾以花紋,紅團、背印則以故事,如王祥孝感、躍鯉飛雀、諸葛武侯、木牛流馬……”意思是,錢引以三種彩色套印製成,印有木牛流馬等各種內容,民間不易偽造,從而大大地提高了紙幣的防偽性能。

第四使用多重印押的方式,就是官府在發行的紙幣上,發給各省時,就留一印記,省發給府時,又留一印記,府發給縣時,再留一印記。到了縣時,紙幣上已經蓋滿額印記,這是縣再下發給錢莊時,也必須蓋章,到了錢莊手裡,還得蓋一印章。就是這樣層層相加,才使得紙幣的辨識度較高,流通的途徑也就一目了然,就很難出現假鈔現象。

古人如此聰明,在沒有機器印刷的條件下,依靠著各種手法,來避免造假現象,目的也是為了維持市場上的貿易順暢,不會出現通貨膨脹。

交子飛速發展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舖,並在各地設交子分鋪。由於這些交子舖戶恪守信用,隨到隨取,所印交子圖案異常講究,隱作記號,黑紅間錯,親筆押字,防偽性能非常高,他人極難偽造,所以交子贏得了很高的信譽。商人之間的大額交易,為了避免鑄幣搬運的麻煩,都是直接用隨時可變成現錢的“交子”來支付貨款。

正是在反復進行的流通過程中,“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品格。後來,交子舖戶在經營中發現,只動用部分存款,並不會危及交子信譽。於是他們便開始印刷有統一面額和格式的交子,作為一種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場發行。這種交子已經是鑄幣的符號,真正成為了紙幣。但此時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認可,還屬於民間發行的“私交”。

然而,並非所有的交子舖戶都恪守信用。有一些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惡意欺詐,在濫發交子之後閉門不出,停止營業;或者挪用存款,經營他項買賣失敗而破產,使所發交子無法兌現。當存款者取錢而不能時,便往往因此激起事端,引發訴訟。

此時,益州知州張詠張大人出現了。他對交子舖戶進行整頓,剔除不法之徒。改為專由十六戶富商經營交子。至此交子的發行才取得了政府認可。

從商業信用憑證到官方法定貨幣,交子在短短數十年間就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具備了現代紙幣的各種基本要素,將還處在黑暗的中世紀的歐洲遠遠拋在後面,之後紙幣的使用傳播至整個蒙古帝國,北宋出現交子後,又過了600多年,歐洲瑞典在1690年才出現紙幣,中國紙幣的產生和發展之領先在當時可見一斑。研究交子的起源、流通和消亡,對了解紙幣的發生、流通原理、幣值規律以及政府在金融法制方面的作用都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首席收藏網|shouxi.com 傑克)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 2016-07-26 首席收藏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