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黃子衿
166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位,改元康熙。康熙帝在位的61年間勵精圖治,使社會穩定繁榮、經濟發達,史稱「康熙盛世」。康熙其人也位列清朝五帝之一。
康熙年間,全國開設了鑄錢局二十四處。受當時冶鑄工本和錢幣私鑄等問題的影響,每一文的康熙錢幣製造標準分別是重一錢四分、一錢、七分,這樣一來便產生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
「康熙通寶」錢幣的背文除工部、戶部所設的寶泉、寶源兩局所鑄均為滿文外,其他外地錢局鼓鑄的通寶錢的背文左為滿文紀地右為相應的漢字紀地。康熙通寶背滿漢文的錢局分別有:
同(山西大同)、福(福建福州)、臨(山東臨清)、東(山東濟南)、江(江蘇江寧)、宣(河北宣化)、原(山西太原)、蘇(江蘇蘇州)、薊(河北薊州)、昌(江西南昌)、南(湖南長沙)、河(河南開封)、寧(甘肅寧夏)、廣(廣東廣州)、浙(浙江杭州)、臺(福建臺灣)、桂(廣西桂林)、陝(陝西長安)、雲(雲南昆明)、漳(福建漳州)二十種。此外有背「鞏」(甘肅鞏昌)、背「西」(有說為後鑄品)錢,因極其稀少而將其單獨列出。
據說,早在乾隆年間就有人收集康熙通寶滿漢文紀局錢,集齊共20種 為一套,稱康熙套子錢。後人為收藏和研究方便,將滿漢文紀地的局名編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押韻、順口的康熙通寶五言詩:「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亦稱之為詩文套錢。后有人逐將康熙詩文錢製作成厭勝錢在民間廣為流傳。
圖片來源:清康熙通寶20局
由於康熙通寶製作精美、規整、厚重的錢型以及美觀大方的文字,因而受到收藏愛好者、投資者們的熱捧。但是,在20種紀局錢中有16種較容易收集,而背「東」「雙點通」、背「南」、背「寧」、背大「廣」錢卻稀少難見。故目前要想收集一套詩文錢還是有一定難度,想要品相完美更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