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逢依
三套大團結推遲發行的原因竟是因一個女人?
錢幣收藏者皆知,人民幣上的年份並非實際的發行年份,而是指的是人民幣製版時的年份。從第三套人民幣來看,絕大多數的鈔票均是1960年製版。但作為面額最大的10元券,竟然推遲到了1965年才製版,比第三套人民幣最早發行的一角券要晚四年才發行。
人民幣作為國家的形象代表,其設計樣式一直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但這個大團結形像在最初設計鈔票時是並沒有拿捏好主題。根據唐平編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套人民幣版別目錄》當中,就披露了一些第三套人民幣10元券面世過程的一些內幕。
書中說,最初的方案中有工、農、兵、學、商的形像作為祖國建設成就的表現,但後來覺得主題不突出,而最後一個方案,用各界人大代表和人民大會堂的方案,因為能表現我國廣泛的民主制度和我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精神面貌,而被一致認可為十元券的主題。
在最初的畫稿中顯得比較粗糙,人物比例與民族人物的位置安排,還有色彩搭配與裝飾花紋等等都顯得不協調,不盡如人意。因此中央隨同意這套方案,但仍需要負責畫稿的中央美院繼續修改。
到了1964年2月24日,中央書記處對《關於新版十元券設計中幾個問題的請示》進行了批复,提出了幾點建議和意見,大致以下三點內容:
正面要用人民大會堂景觀,背面用天安門景觀,且要用1959年後的新廣場,背面花邊也要以新天安門景觀的花邊,正面花邊被得到認可;
對於國徽圖案與漢語拼音字母要做好擺位的研究,同時對於個別字體,如正面漢字“拾”字的提手旁太大太粗右邊“合”字上的“人”偏小;
景和人物相對票面要稍小,各族人民的形體大小要相近以體現平等。女代表的形象顯得鼻子塌、嘴巴寬,甚至不如1959年最初上報的工農兵學商票面中的婦女美,因此要求美工人員要把女代表畫得漂亮些。
接到批复意見後,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印製管理局開會強調要遵照指示精神,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改進和完善。而後來除了票面上的解放軍軍官形像要配合軍銜制的取消而改為著普通士兵服裝的形像外,基本上完成定稿並交付印製,票面版本也改為了1965年版,1966年1月10日正式對外發行。
FACEBOOK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hmkcc.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