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

大文豪蘇軾《木石圖》佳士得拍賣值兩億?存世僅兩幅!

 

(《木石圖》畫心部分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8月30日上午,佳士得在香港宣佈了蘇軾《木石圖》上拍的消息,想必一定會掀起一陣驚濤駭浪,藏家圈子內,關於蘇軾傳世畫作以及文人畫的討論不絕於耳,公眾領域範圍內,蘇軾的超高知名度以及超過4億港幣的估價,更是讓它成為輿論討論的熱點。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那麼,憑什麼它能趁4個億的價呢?

先來回憶下去年3.4億成交的南宋陳容的《六龍圖》,同我們今年秋拍的主角《木石圖》一樣,兩大寶貝都是來自日本的重要收藏,前者來自藤田美術館,《木石圖》則是來自日本另外一個收藏大家族。而且可以說,極有可能是《六龍圖》的拍賣引出了《木石圖》,佳士得方面推測說:

“能找到這張作品,源於去年藤田美術館藏品的拍賣,日本NHK跟拍了作品,日本藏家或許看到了這次拍賣的過程,於是在我們到日本徵集的過程中打電話來說有“國寶”。結果一看到圖片,汗都下來了,馬上趕到關西。藏家拿出作品的時候,盒子非常樸素,放在毯子上讓我們看。慢慢打開作品,正是我們學習美術史時那件蘇軾的作品。也有國內專家曾找到這個家族試圖回購,這個家族當時並沒有意願出售,謊稱在二戰時美軍轟炸中燒掉了,因此一直保存到現在。”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想想陳容是南宋時期的著名畫家,蘇軾則是北宋時期的絕代文學家,位列“唐宋八大家”,其文人畫不拘泥於形似,常以枯木竹石宣洩胸中塊壘。對比之下,即可見蘇軾的價值。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大文豪蘇軾的繪畫作品,如今傳世的僅存三幅。一幅中國美術館的《瀟湘竹石圖》,一幅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雨竹》,第三幅就是這件即將上拍的《木石圖》,是為唯一一幅私人收藏,可見有多珍貴。約1937年,《木石圖》被日本人以超過萬金的價格購藏,後證實進入到阿部房次郎爽籟館。

《瀟湘竹石圖》為中國美術館收藏,是中國美術館鎮館之寶,館內人員都極少見到,2011年,中國美術館曾舉辦過“50年捐贈作品大展”,展廳醒目位置擺放的就是蘇軾的《瀟湘竹石圖》,這幅畫成為整個展覽的重頭戲。

林語堂曾經評價蘇軾的畫作是中國藝術的印象派。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梁江表示:“美術館珍藏的這幅蘇軾孤本價值連城。現在藝術品市場上,宋代書法就拍出了幾個億,如果《瀟湘竹石圖》現身拍賣行,起價就會超過4個億。”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九百多年来,《潇》画辗转漂泊,多次易主。民国后为北洋军阀吴佩孚秘书长白坚夫所收藏。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白坚夫携画来京,找到国家文物管理局文物处处长张珩和四川老乡、古画鉴赏家杨仁恺,委托他们售画,以救拮据。张、杨两位又往访王府井荣宝斋古画店店主、齐白石高足许麟如先生。许先生深知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时移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的邓拓酷爱收藏古画,便带领他们至东城区遂安伯胡同邓拓家。邓拓展开长卷,用放大镜细看纸质、绢丝、笔意、众多题跋,认定此系苏轼真迹,如获至宝。他以《北京晚报》副刊上专栏文章“燕山夜话”所得稿费2000元,又变卖家中24幅古画得3000元,凑成5000元巨款,毅然买下宝画。又满怀欣悦之情,将其书斋易名为“苏画庐”。随后旁征博引,写出《苏东坡潇湘竹石图卷题跋》一文,连同原画发表于《人民日报》,一时成为文艺界美谈。

1964年,邓拓将他收藏的古画145帧,慷慨捐赠给中国美术馆。其中除《潇湘竹石图》外,还有沈周的《萱草葵花图卷》、唐寅的《湖山一览图》、吕纪的《牡丹白鹇》、仇英的《采芝图》、华喦的《红白芍药图》、莫士龙的《五湖云水图卷》、恽寿平的《桂花三兔图》等,均属艺术瑰宝,是中国美术馆迄今收藏之最珍贵的古代书画精品。

据北京国画家周怀民所收藏之日本画册所示:“《枯木怪石图》上画一怪石和一株虬曲的枯木;挣扎扭曲的树干下,有衰草在风中颤抖,显出荒寒气象。”《枯木怪石图》上画怪石所用圆旋的笔触,和《潇湘竹石图》笔墨技法相同,由此也可证两画出自同一人之手。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著名書法家米芾題跋  雙劍合璧絕無僅有

在畫的旁邊,有米芾的題跋,米芾集詩文、書畫、鑒賞、理論、收藏於一身,是個藝術全才,宋徽宗時被詔為書畫學博士,尤其書法最為出名,為“宋四家”之一。米芾的書法作品的不同之處在於細線的走若遊絲,重的部分又重如磐石。目前,我們只能找到當時宋代四大家蘇、黃的合璧,也就是《寒食帖》,現藏臺北故宮。這件蘇、米的合璧,有畫,有書法,是絕無僅有,非常珍貴。

米芾自幼聰穎過人,6歲可背唐詩百首,8歲學書法。米芾的母親曾經為皇帝接生哺乳,皇帝長大後不忘恩情,便在米芾18歲時賜米芾任秘書省校書郎(相當於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後來先後在地方仼職,但因非進士出身,所以米芾一生做的官職都不大,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書畫藝術上。

米芾對書法非常癡迷,個性怪異,且非常愛乾淨有潔癖症。另外他還非常喜歡石頭,經常稱石頭為兄。一次碰到一個很美的石頭假山,竟在石頭前揖拜行禮,稱石頭為岳父,所以很多人稱他為“米顛”,其實米芾不是真顛,而是性情中人,世人不理解而已。

 

請橫置手機來欣賞這幅《木石圖》:

(圖片來源:新浪收藏

苏轼在中国文化中受到极高的推崇

我们都知道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資訊來源:新浪收藏

FACEBOOK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hmkcc.hk/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