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之樂之“錢幣文化傳承”
作者:琮琤 2016.7
小時候收集火柴盒、肥皂紙,後來收集郵票;長大了喜歡旅行,時間一長就養成了收藏門票的愛好;至於錢幣,更是于遊歷中見到各國多彩的貨幣文化,找到了心之所屬,一發不可收。每個人都有自己參與藝術的方式,有人收藏普洱,品香論道;有人收藏玉石,把玉會友。余則獨愛錢,并與銅臭無關。
有人把藏品說成是成年人的玩具,也有人說收藏是傻瓜的接力棒遊戲。外行人看不懂收藏,只有收藏家自己樂在其中,並在無數次拿出自己藏品賞玩的瞬間享受著“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快感。探討收藏之樂,無非保值、增識、養性。
保值增值~
絕大多數的收藏家也同時是精明的投資者。自古便有這樣的說法:糧食生意一分利,布匹生意十分利,藥材生意百分利,古玩生意千分利。古往今來,收藏不僅是愛好範疇,更是一個利潤極為豐厚的行業。有人通過收藏完成了人生的原始資本積累,有人享受藏品價值翻倍帶來的莫大快樂。如今,收藏更是與股票、房產等同的一項投資活動。
增長知識~
置身收藏領域,無論你之前多麼才華橫溢、學識淵博,也會不斷地感到知識的匱乏和見識的短淺。在浩如煙海的歷史和日新月異的科技面前,力不從心還是學無止境,收藏給你探索真知的態度。說是收藏物品,不如說是收藏知識,得到一件藏品,要去研究它,然後不斷地尋找相關知識,例如一套錢幣,你要從其版別開始瞭解其發行背景、設計製作方法、使用了哪些防偽技術、直至真假辨別知識一概收納,你才能真正的搞懂它,收藏才有意義。這樣下來,從零學起,持之以恆,收穫的不只是藏品本身。
修身養性~
收藏兼顧了動與靜,于忙閑中寓學于樂,陶冶心境。收藏的過程,研究、推敲、辯證,需要極大的耐心、時間和端正的態度,然後得之、藏之、享之。如同全身心投入一個寫意而多彩的世界里,那裡沒有莫名的煩惱和無謂的憂傷。對於藝術收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管出於何種初心,當屬“養心”最為重要。
收藏錢幣就是收藏歷史~
歷史是凝固的文化,文化是發展著的歷史。風格各異的錢幣形態—從夏商貝幣、齊之刀幣、晉之布幣、秦之寰錢、楚之蟻鼻、至秦統一后的半兩、漢五銖、唐的開元通寶……—見證著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的輝煌和文化的源遠流長。
錢幣是最好的文化載體~
錢幣的外形可以解讀出歷史文化信息,其內涵能夠告訴我們的信息量更是無比強大。馬克思說它擁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大職能。這是貨幣的社會屬性,然而,從貨幣的自然屬性來說,其對於文化的傳承作用似乎更為神聖和不可或缺。因為貨幣是商品流通的載體,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物質形態,也就是其自身的載體,這載體所承載的就不僅僅是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更承載其文化和歷史的遺跡。錢幣聯通了經濟、政治、藝術、民俗等各個領域,加之其固有的物質形態使其能夠成為最佳的文化載體。很難想像隨著科技的發展當數字貨幣以一個符號出現時,能否等同現在錢幣帶給我們的美好感受,讓我們一起來為它做點什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