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圈,經常聽說的是“郵幣卡”不分家,特別是郵票和錢幣。現在很多集幣愛好者就是從集郵開始集藏之路的。
1840年5月6日,世界上最早的郵票在英國誕生使用。郵票上面印有維多利亞女王的浮雕像,每張面值一便士,人們叫它“黑便士郵票”。郵票的發明者是英國教師羅蘭·希爾,他後來擔任了英國的郵政大臣。
有一樣收藏品很有意思:它橫跨錢幣和郵票兩大收藏板塊。幣迷和郵迷們都喜歡它,研究它,甚至還有人專門為它作專題集藏,這就是著名的票中幣和幣中票。
票中幣,顧名思義,就是錢幣圖案印製於其上的郵票。而幣中票,則是郵票圖案壓印於其上的錢幣。世界上許多國家發行過票中幣和幣中票。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看新中國發行的票中幣和幣中票。
新中國第一次發行幣中票,是在1996年。這一年恰逢中國郵政一百週年紀念,又值中國承辦第9屆亞洲國際集郵展覽。中國人民銀行特發行1金、2銀,共3款紀念幣。中國郵政100週年紀念金幣規格為1/4盎司,發行量3000枚;2款銀幣的規格均為1盎司。金銀幣的正面圖案均為中國特種郵票的開山之作:特1國徽800圓面值郵票,其背面圖案均為大名鼎鼎的清代蟠龍郵票。
1999年,為紀念中國’99世界集郵展覽,中國人民銀行再次發行幣中票。其正面圖案為郵展LOGO,而背面出現了1994-7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成立100週年紀念郵票和1997-18天壇特種郵票。
比起幣中票,中國發行的票中幣品種顯然更豐富。早在1951年為紀念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百年所發行的紀12郵票中,就出現了太平天國錢幣的身影,這也是新中國郵票上第一次出現錢幣圖案。
到了1981年,郵電部開始發行中國古代錢幣系列郵票。第1組T65共含8枚郵票,展示了從商至春秋戰國時期老祖宗使用的錢幣,分別為:貝幣(貨貝、銅貝)、空首布幣、“鬲”字空首布幣、“安邑二釿”橋襠布幣、“齊法化”刀幣、“節墨之法化”刀幣、“成白”刀幣、“共”字圜錢。其中,貝幣由貝殼演化而來,早在商朝就已使用。布幣形狀似鏟,由從事農業生產的工具鎛演化而來。刀幣由生產工具刀演化而來。早期圜錢和後來的銅錢區別在於:圜錢的孔多為圓孔,少見方孔,而後世的銅錢皆為方孔(故稱孔方兄)。圜錢由玉璧和紡輪演化而來。
本套票中幣,安邑二釿布幣中的“釿”為幣值。安邑二釿幣為安邑釿幣系列中的幣值最大者,此幣基本在魏國使用。著名的齊法化刀幣簡稱三字刀,為戰國後期齊國統一貨幣。如用六枚齊法化刀幣首尾依次銜接,居然能構成規則的大圓環,可以想像當時鑄造工藝的考究。節墨之法化刀幣中的節墨即今山東即墨,節墨之法化為齊化中最早出現的大型刀幣,出土稀少,非常珍貴。成白刀幣鑄於戰國中期的中山國,存世甚稀。共字圜錢為戰國中晚期的鑄幣。比起刀幣和布幣,圜錢更易攜帶,也更便於價值認可,符合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因此由圜錢改良的銅錢(孔方兄)最終統一了整個中國的硬輔幣體系。
1982年,郵電部繼續發行中國古代錢幣系列郵票第2組T71,也含8枚郵票,分別為:鬼臉錢、“殊”字布幣、“下專”布幣、“甘丹”布幣、尖首刀幣、“明”字刀幣、“晉化”刀幣、“賹六化”方孔圜錢。 T65和T71的設計者均為著名設計家盧天驕女士。她巧妙地把錢幣實物圖和對應的拓片圖均放置於郵票之上,既清晰美觀,又翔實完整,令人稱奇。
鬼臉錢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製造和使用的仿貝貨幣——銅貝的總稱。其銘文圖案酷似一張鬼臉,故俗稱鬼臉錢。下專布幣全名為下專三孔布幣,因其上有三個小孔而得名。三孔布是東周時期最罕見、也最神秘的貨幣,其鑄造地和鑄造時間至今未有定論,但三孔布是極其珍貴的古代錢幣品種。甘丹布幣中的甘丹二字,即今日河北邯鄲。尖首刀鑄造於燕國和中山國,是先秦時期最早鑄行的刀幣。明字刀幣是燕國最重要的貨幣,其鑄造技術略遜於齊國刀幣。晉化刀幣則為趙國在晉陽地區使用的刀幣。賹六化圜錢為少見的方孔圜錢,這裡的“化”字和刀幣中的“化”字意思相同,均為貨幣單位。賹原為黃金的重量名稱,賹化是珍貴的貨幣之意,因此賹六化方孔圜錢當然是古錢珍品中的珍品。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 2016-05-06 中國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