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 : 余國欣
致敬女性特輯:世界貨幣史上的女性剪影
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這個節日從二十世紀初至今已經走過了百餘年的歷程。從婦女解放普通的慶祝到對於女性的尊重,再延伸為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不同成就,女性已經踏入一個更廣闊更平等的社會舞臺。
恰逢這個特別的節日,編者也特別奉上一輯關於出現在世界貨幣上的女性剪影。縱觀世界上現有的貨幣,以男性肖像佔據多數,但在男女平等觀念逐漸深入的今天,世界上很多國家也出現了印有女性的貨幣。她們就如一張名片,向世界展現著自己國家的文化與歷史。
英國
伊莉莎白二世是英國第一位出現在紙幣上的女王,亦是在不同國家貨幣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女性。女王在現行英國君主立憲制當中具備諮詢權、褒獎權及警告權,是英國政治制度中偏於形式但又不可或缺的一個力量。女王是英國名義上的三軍統帥,但凡被英國統治過的56個殖民國家,都有印著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頭像的貨幣,這也彰顯英國在過去十八、十九世紀的壯大。
中國
出現在紙幣上的女性並不一定都非要國家首領或政治家不可。在中國的第四版人民幣中,貳角、伍角、壹圓都印了我國不同民族的普通女性,而且皆爲雙數。就如貳角上的兩個女性,其中現任湖南省農業廳副廳長的黃其萍當時正二十歲,作爲湖南土家族的代表被選中了當少數民族講解員。偶然機會下幾個新華社的記者和專業攝影師,爲黃其萍拍了幾十張頭像。後來便被選用到了第四版人民中了。另一位姑娘叫蘇春熙,也是1979年從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博物館被選到民族文化宮擔任解說員的,而後被邀請拍照以放在新版人民幣上。
澳大利亞
如果論世界貨幣中性別平等的比拼,澳大利亞絕對可以算是無冕之王!除5澳元的正面爲伊麗莎白二世背面爲澳大利亞國會山外,每一張澳元上都都是女性人物佔一面,男性人物佔另一面。與此同時,我們在澳元上可以看到來自澳大利亞社會各界的著名女性形象。
美國
著名廢奴主義運動家哈麗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的頭像將被印在20美元紙幣上,她也成為了第一個出現在美國紙幣上的非裔人士,也是美國100多年來第一次女性的頭像被印在鈔票上。
菲律賓
1983年貝尼格諾·阿基諾回國時在機場遭槍殺。其夫人柯拉鬆之後積極投身並領導反對馬科斯政權的政治運動。1986年2月她領導的菲律賓自由黨成成功推翻前總統馬科斯的獨裁政權當選總,成爲菲律賓首位女總統,也是亞洲首位女總統。爲了紀念這一成就,阿基諾夫人在2009年被加入到500比索的票面中。
這裏並沒能全部展現世界上過去所有的女性肖像鈔票,但我們選取的都是具有代表意義的鈔票。看著這一張張印有不同國家、不同領域女性肖像的鈔票,我們能真實感受到女性社會地位與社會視角在不斷地上升與放大。達爾文的《進化論》只探討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並未特指性別。女性同樣可以站在高臺上展現自我魅力,實現自我價值。貨幣世界也會因爲平等觀的深入而出現越來越多的女性肖像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