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機制幣中,如孫像船洋、孫像三鳥金本位等銀幣均是如今錢幣藏家競逐的對象,而關於這些錢幣的設計師克里夫-赫維特(Clifford Hewitt)的生平,人們卻知之甚少,甚至連當時上海中央造幣廠的官方記載,對該設計師的描述也十分之少。不過令人欣喜的是,這段歷史並沒有就此塵封,借助眾多國內外的書籍雜刊零星記載,我們便可以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歷史故事。
X
克里夫-赫維特(Clifford Hewitt)
克里夫-赫維特(Clifford Hewitt)生於1869年,曾為馬尼拉造幣廠開工時設計過紀念章。 1920年,上海造幣廠開始籌建,赫維特接到中國政府邀聘時系擔任費城造幣廠總機械工程師(Chief Mechanical Engineer)。對於他來說,已屆中年卻必須舉家遷居言語不通的陌生國家應聘是個困難的抉擇。然而赫氏考慮後毅然決定赴華,為中國在上海建立一座現代化的造幣廠。
赫維特所遺留“金本位幣壹圓”原設計未被採用部分草稿
除了規劃新廠外,赫氏也參與幣制改革及新幣設計方面工作,因此亦與著名的費城造幣廠總雕刻師辛諾克(John R. Sinnock)有密切往來,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即金本位幣的試制。根據赫維特說:金本位幣壹圓原本設計與後來之量產船洋相似,惟國民政府以青天白日為國民黨徽,欲將之鏤刻於幣面,因此加上旭日與海鷗;又因財政部要求將金本位字樣標示其上,故再將海鷗移到水面。
這段回憶表明,船洋各式幣問世之順序,恰與原始設計構思相反!另半毫鎳幣係由其設計,所有幣模均在費城造幣廠雕刻試制後,再送交上海中央造幣廠。赫維特亦曾於民國二十一年率同技師溫宗禹博士(化驗師,麻省理工學院畢業)、黃福祥(熔煉師,加州大學畢業)、鐘望榮(鑄造師,耶魯大學畢業)三人赴美國費城造幣廠學習考察。
又據辛諾克在1931年(民國二十年)11月10日致赫氏函件所稱:“金本位幣壹圓及半圓幣模已於數週前運出,半毫及貳仙者亦於11月5日交運。另有四分之一仙者,因體積太小無法雕成,請剔除之……”。
用來做標準的孫中山先生半身肖像
赫維特還有一項作品即民國十九年之“中央造幣廠工竣紀念章”,這枚正面為國父孫中山先生側面肖像、背面為帆船旭日的紀念章,在人像右下之英文縮寫“CH”,就是赫維特之名。此章有銀質與銅鍍銀兩種。赫氏前後在中國居留時間為十年左右,在民國二十二年四月於銀本位幣船洋正式開鑄後解約離職,改聘另一美國人葛萊德博士替代。當時原廠長郭承恩辭職,由盧學溥繼任,或許與此人事異動有關。
綜合上述資料,赫氏對上海中央造幣廠之興建與我國廢兩改元前之新幣設計貢獻良多,甚至於還可以稱得上船洋的設計者;雖然眾人皆知船洋正面肖像是採用民國十八年五國比稿中的意大利版,但背面帆船完全不同,其與赫氏設計十九年之“工竣紀念章”則非常相近,把這項榮銜掛在赫維特名下並無不當。
遺憾的是文獻記錄上卻很少出現,在感覺上多少有點委屈,可能是工程師出身,不是長袖善舞型人物;加以當時因預算殊多窒礙,業務呈現半停頓狀態,故未受重視。而中國近代機制幣大師耿愛德此段時期也在上海,按理必定相識,但令人疑惑的是耿氏著述中從未提到赫氏,使人懷疑兩者是否曾有過節才會遭到刻意之漠視。
如其他從事幣模設計工作的人士一樣,赫維特也保有許多個人收藏。這些老上海中央造幣廠試制金本位幣時所用的照片、草圖、文件與各式樣幣,曾於1968及1971年兩次在美國集幣協會(ANA)大會中展示,部分也刊載1971年12月之COINage雜誌。這批包括金本位幣壹圓銅質試制幣、金本位幣半毫試制幣、船洋三鳥壹圓銅質試制幣、二十二年船洋壹圓銅質試制幣、工竣紀念章等樣幣的藏品,在1975年8月ANA拍賣會中,被一位錢商以美金五千元買下後,捐贈給設在紐約市的美國集幣學會(ANS)博物館。
2003年3月24日,赫維特的孫子羅伯赫維特夫婦自美國加州來華旅遊時,還至上海訪問他祖父參與籌建的造幣廠,受廠方親切的接待,此刻恰為現恢復舊名的上海造幣廠開鑄七十年。 (《中國錢幣》孫浩)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 2016-05-03 首席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