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旺角超級商城現已開啟!歡迎光臨!】
在正式流通錢幣的背面鑄上動物圖案,不符合我國古代鑄幣的傳統。但是,歷史上卻有三次例外:一是三國時期的“背龜太平”,二是唐朝的“瑞雀乾元”,三是明朝的“跑馬崇禎”。
民間認為出現這種情況非瑞即妖,而賦予了很多的傳說。其中,又以“跑馬崇禎”在社會上流傳廣泛,影響最大,說它預言了明朝的滅亡。結合史料及實物,來看看“跑馬崇禎”錢是如何“預言”了明朝滅亡的。
一、跑馬崇禎錢
跑馬崇禎是明朝最後一個年號錢“崇禎通寶”錢的一種。崇禎通寶錢在我國古代銅錢中,以版別復雜而著稱。這種復雜性主要是表現在錢幣的背面,錢幣的正面就是楷書“崇禎通寶”四個字對讀,既簡單又標準統一,幾乎沒有變化。
但是,背面卻是千變萬化,花樣百出,尤其是面值為小平、折二、當五三種錢幣背面的文字,最為繁雜混亂,有紀重、紀天幹、紀鑄局、紀鑄地、紀鑄局兼紀值、吉語等種類,名目繁多,舉不勝舉。
而最不可思議的是,還有一種背面沒有文字的小平錢,直徑 23.55 毫米,厚 0.60 毫米,重 2.5 克,這是標準的小平錢的尺寸和重量。但是,它的特殊之處是在背面穿孔的下方,鑄有一個奔跑的馬的圖案,俗稱跑馬崇禎錢。
在崇禎通寶錢背面穿孔的下方,為什麽會鑄造一個跑動的馬的圖案呢?
史書中對此錢沒有記載,今人也無從考證。因此,歷史上就留下了很多種解釋。
有人說是因為崇禎皇帝屬馬,鑄一馬的圖案是為了表示紀念。這種解釋幾乎無人相信,因為當時明朝即將亡國,因此大家更願意將它與明朝的滅亡聯系起來。這就像東漢末年靈帝鑄造四出五銖錢一樣。
所謂四出五銖錢,是因為錢的背面有四道斜紋,分別由穿孔的四角直達外郭,因此稱為“四出文”。靈帝鑄造的四出五銖錢比一般的東漢五銖錢都要精良,文字、輪廓都很嚴整、深峻,非常美觀、漂亮。
但是,因為當時黃巾起義余波未平,東漢政權正危機四伏,社會輿論於是就將錢幣上出現的變化與國運聯系起來,認為錢幣背面的四出文是分崩離析的兇兆。傳說此錢一出,財富必將循四道而流布四海,天下必將大亂。後來果不其然,發生了董卓之亂,東漢滅亡,緊接著就出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按照這種邏輯推理,崇禎年間的明朝,本來就已經內憂外患、危機重重。正當這個時候,在錢幣的背面又出現了一個馬的圖案,這必定會被認為是個兇兆,預示著明朝即將滅亡,並且暗示明朝的滅亡和“馬”似乎有著某種聯系,因此,民間有所謂“一馬亂天下”的說法。
相關消息:綜合整理於21世紀經濟報道綜合《三千年來誰鑄幣》
FACEBOOK:好旺角收藏網 hmkcc.hk
TEL:+852 2745 4049
E-mail:info@hmkcc.hk
Address:香港九龍長沙灣長裕街11號定豐中心10樓05-06室
好旺角超級商城現已開啟!歡迎客官點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