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代表浪漫與愛的心形,源自一種已滅絕近2000年的古代植物——忘憂草,忘憂草的果實呈現上凹下尖的心形。因藥用、食用價值和文化意義,忘憂草的聲譽響徹整個古代地中海世界,忘憂草的出口成為其產地——北非凱列尼城邦與巴爾克城邦的重要經濟支柱。當公元前6世紀中葉,北非的幾個希臘殖民城邦出現錢幣時,當地錢幣便鐫刻著忘憂草圖案。公元元年前後,忘憂草神秘地滅絕了。然而,其形象並沒有被人們遺忘。從古代錢幣圖案中,仍可見到它的原本模樣,它所代表的文化含義以另一種形式得以保留。
無論西方情人節,還是當代東方七夕節,玫瑰與紅色心形都是愛的象徵,成為情人之間表達愛意的文化符號。在當代流行文化中,代表浪漫與愛的心形通常以兩個變形的半圓拼在一起而成,上凹下尖。據稱,這一符號起源於中世紀的西歐,在文藝復興後成為愛的“代言人”,並於十九世紀廣泛用於情人節,隨著殖民者的對外擴張而流傳至世界各地,成為當今浪漫文化的核心符號。有人認為,這種心形是模擬人類心臟形狀。但通過觀察對比,人類心臟的真實形狀卻與之相去甚遠,在兩者之間建立聯繫頗為勉強。那麼,這種上凹下尖的心形究竟起源於何處?又如何成為愛的代表象徵呢?
公元前6世紀葉凱列尼發行的4德拉克馬銀幣
其實,這種上凹下尖的心形,形狀接近一種已滅絕近2000年的古代植物,它就是被稱作“阿波羅贈禮”的西爾菲昂,意譯為“忘憂草”。 “忘憂草”生長在古代地中海南岸利比亞的古城凱列尼(也譯作庫勒涅或昔蘭尼)一帶,它是古代西方重要的草藥,可以鎮靜、止痛、消腫,也可以醫治咳嗽、胃痛、發熱,甚至可以用作避孕藥。西醫之父克斯島的西波克拉底曾說,忘憂草切碎並製成敷藥,可治療膽囊移位。
老普里尼在《自然史》中寫道:“忘憂草藥用極廣,是大自然給人類最珍貴的禮物”。忘憂草也被古希臘、羅馬人用作烹調中的調味劑,其種子可榨油。在古羅馬烹飪食譜《阿比西烏斯》中就載有忘憂草,其用途之廣,可見一斑。在米諾斯文明與古埃及文明中,出現過專門的字形代表“忘憂草”,可見早在公元前2000年,它的功效就已為古地中海人所識。忘憂草的果實呈現上凹下尖的半圓形狀,與流行的“心形”最為接近。
公元前5世紀巴爾克發行的2德拉克馬銀幣
那麼,“忘憂草”又如何成為愛與浪漫的“代言人”呢?忘憂草在古希臘羅馬世界中不僅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含義。在古希臘文化中,忘憂草與“愛”息息相關,古希臘神話中將忘憂草比擬為“浪漫之愛”。在帕烏薩尼阿斯的《希臘志》中,被稱作迪奧斯庫裡的宙斯雙子——波魯克斯與卡斯特爾駕臨斯巴達人福爾米奧的宅邸,福爾米奧之女仍為處子之身,但在雙子離開的第二天,她已失身,屋內留有一桌忘憂草;在羅馬詩人加圖魯斯為情人列茲比亞所作的詩篇中也出現了忘憂草,代表了詩人對列茲比亞的迷戀之情。
無論在藥用、食用還是文化上,忘憂草的聲譽響徹整個古代地中海世界,但它僅生長在古代利比亞北部地區。於是,忘憂草的出口遂成為其產地——北非凱列尼城邦與巴爾克城邦的重要經濟支柱。當錢幣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出現在北非的這幾個希臘殖民城邦時,該地出產的金、銀、銅上,多鐫刻著忘憂草的圖案,其心形果實也常伴隨其左右,這不僅顯示了忘憂草在該地經濟產業中的重要意義,也顯示了它在古代地中海人們生活領域中的重要價值。
從公元前6世紀中葉至公元前2世紀末,綿延近300年之久。在忘憂草的“加持”下,凱列尼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發行的錢幣成為非洲出現的第一枚錢幣,該邦遂成為非洲最早出現錢幣的城市。須知,利比亞北部地區在古代並非金、銀礦產地,而該邦的錢幣發行量極為可觀,造幣所需的金銀原料,多數來自出口忘憂草的貿易所得。得益於忘憂草難貿易,凱列尼在地中海世界富甲一方,不僅成為北非希臘城邦首善,也躋身為希臘世界的強邦之一。
公元前4世紀凱列尼發行的4德拉克馬銀幣
凱列尼不僅是北非的經濟中心,其文化影響在古希臘也舉足輕重。公元前5世紀末,曾在雅典求學的哲學家阿里斯提普斯回到凱列尼創立了著名的凱列尼學派,使凱列尼擁有“北非雅典”之譽。在凱列尼發現的阿波羅雕像,成為古希臘羅馬雕刻經典之作,亦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然而,根據泰奧弗拉斯圖斯的記載,人工無法大規模培育、種植忘憂草。忘憂草的產量在希臘化時期驟降,羅馬帝國時期,忘憂草已作為奇罕之物,被北非人上貢給尼祿皇帝。忘憂草究竟因何滅絕,現已不得而知,有人說是因為北非氣候變化,導致凱列尼地區土地干燥,也有人說是在羅馬人統治北非後對土地的過度開墾所致。
總之,在公元元年前後,人們便再也沒能見到忘憂草了,主要依靠忘憂草出口貿易的凱列尼因此沒落,地位一落千丈。然而,忘憂草的形象卻並沒有被人們遺忘。從古代錢幣的圖案中,仍可見到其原本模樣,而它所代表的文化含義卻以另一種形式得以保留。忘憂草本身曾一度成為利比亞地區的主要像徵圖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意屬昔蘭尼加所採用。而影響最大的莫屬忘憂草的副產品——心形的果實,它作為浪漫之愛的文化符號,延用到中世紀歐洲,流傳並散播到世界各地,成為根植在人們心中的愛之符號。
聲明:本貼在轉自金融時報,原文標題:古幣中的心形密碼,作者:曾晨宇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 2016-09-17 首席收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