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逢依
重逢時代烙印——試樣硬分幣拍出天價
近日北京一個拍賣會的古錢、銀錠、機制幣專場中,3枚1975年的硬分幣拍出了73.6萬的天價;“工農學”硬分幣也拍得64.4萬的高價。如今,硬分幣已經漸漸退出市場,成為錢幣收藏界的新秀。
(圖為1975年硬分幣)
(圖為“工農學”硬分幣)
花幾分錢買糖是不少70、80後的童年記憶,但隨著時間推移,硬分幣已經退出了歷史舞台,如今漸漸成了錢幣收藏中的熱點。你的家裡,還有硬分幣嗎?
硬分幣“農作物”、“工農學”是什麼?
我國從1955年起就開始發行鋁製的壹分幣和伍分幣,從1956年起開始發行貳分幣,在以後的幾十年中,這三種面值的分幣也不是每年都發行,相對而言,壹分幣的年號最多,貳分幣其次,伍分幣最少。
硬分幣“農作物”、“工農學”為何能拍出如此高價?
據悉,這兩套硬分幣原本計劃試鑄審批通過後就正式發行,然而,由於當時各方面的壓力造成審批時未能通過,當時試鑄的樣幣許多都已銷毀,只留下來極少一部分。兩者皆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是中國特殊歷史時期的文物級藏品,表現出的稀缺性與珍貴性是不言而喻的。
值得一提的是,“工農學”硬分幣在銷毀時因種種原因流出了極少數的試鑄樣幣。
在去年的北京這一賣會錢幣郵品中國現代鑄幣部分專場拍賣中,1975年第二版人民幣硬分幣“工農學”鋁質試樣2套(6枚)最後的成交價格為253萬元人民幣(含佣金價),成為錢幣專場的標王。
與此次兩套硬分幣“農作物”、“工農學”不同的是,此前拍出的硬分幣“工農學”是試樣幣。
所謂人民幣樣幣,一部分是貨幣發行機構在貨幣流通管理中使用的一種標準樣本;另一部分是在貨幣設計、研製、試生產和上報審批過程中使用的試驗樣品。
試樣幣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流通人民幣。按照相關管理規定,試樣幣都不應該也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但由於某些人為因素或管理上的疏漏,其中的極少部分樣幣已流入錢幣市場。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使這些已經流入市場的樣幣更顯珍貴,成為收藏家不惜重金爭奪的目標。
連結商城 http://18.182.253.44/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