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

三版伍角券十年磨一劍 印刷意外成特殊版別

螢幕快照 2016-03-10 下午9.40.18

隨著錢幣收藏的不斷深入大眾,紙幣收藏作為其中一大門類,吸引了不少錢幣藏家的目光。在眾多紙幣類別中,第三版人民幣因其特殊的流通時間使他具有更多的政治和經濟含義,因此也使它成為人們現代紙幣收藏的不二之選。而在第三版人民幣中,伍角券比起拾圓券和壹角券雖然人氣不高,但個別品相好、存量少的伍角券在市場上仍會受到不小的追捧。

1962年4月20日,中央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包括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種面額,其中1角、2角、5角和1元包含紙幣和硬幣。這套人民幣歷經風雨滄桑,於中國一同成長,最終於2000年退出歷史舞台,成為如今人們收藏品中的一員。

在第三套人民幣紙幣中,伍角紙幣於1972年7月26日開始發行,比其他紙幣的發行晚了十年。這其中到底有何原因?其實,早在1955年第三版人民幣設計之初,伍角券就已經與其他面值紙幣一同在被設計計劃內了,並由享有盛名的美術大師羅工柳、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澍等負責設計。當時,第三套人民幣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工並舉的方針。因此在設計方案中,從一角到十元,正面圖案分別採用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武漢長江大橋”、“女拖拉機手”、“車床工人”、“煉鋼工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等,以顯示偉大祖國各行各業富強和團結的意義。

在1959年初,中國人民銀行上報新版人民幣方案時,周恩來曾作出詳細的批示。其後,美術專家和印製專家反復修改,拿出了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稿,半年後再次上報設計修改稿。不過,直到其他面值的人民幣設計方案被國務院認可並開始製造流通,伍角券的圖案設計依然未被認可。

當時,周恩來在審批設計稿時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個輕工業”。根據指示,1972年7月24日中央人民銀行再次上報伍角券設計稿樣,7月26日終於被國務院批准,這便是我們如今看到的“紡織女工”圖案,背面為棉花與梅花圖案,主色為青蓮色,並集橘色、綠色、天藍色於一體,顏色靚麗,花紋精緻,象徵著紡織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

伍角券在印刷過程中同樣經歷奇特​​。最初,伍角券在1973年至1981年製作時是單面凹印,紙張則是滿版國旗五角星水印鈔票紙,製作複雜,印製成本高。 1982年起,防偽等級降低,改為印製成本低的膠版印製,紙張也變成了無水印鈔票紙。

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也造就了一版特別的伍角券,當時印鈔廠還有沒用完的滿版國旗五角星水印鈔票紙,改為膠版印製後,這批剩紙接著用了。於是,在這個本應“凹版水印”和“平版無水印”兩個版本之外,又出現了數量不多的“平版水印”版,這也成了第三套人民幣中唯一無意而產生的券種。在北京誠軒2014年秋拍-紙幣專場中,第三版人民幣伍角十枚連號,均為PMG-EPQ67評級,以5175人民幣成交。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2016-03-10 首席收藏
更多討論,更多意見分享,請到此文章的討論專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