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 ── 余國欣
第四版991大葉蘭於2012年發行,不斷吸引着越來越多收藏愛好者的目光。但因其“天量”的發行量及當時的區分標準和特點不明確,收藏界對其的收藏價值褒貶不一。至今已經歷時五個多年頭,再談及大葉蘭,我們已經不像當時那樣迷茫。這兩年對大葉蘭的研究已經從最初的水印延伸至熒光金沙的探索。編者今天就帶你重遊大葉蘭衍生的5年時光。
每當和別人聊起大葉蘭,我都忍不住要將大葉蘭那奇趣的前世今生道一遍。上回《獨行俠——第四版“961”》的文章中提到中國人民銀行在1997年單獨發行了96版的壹圓券。而在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已經開始發行第五版人民幣,但961在2年時間內並未被市場所完全消化,所以第五版一元券的誕生已經是2004年的事情了。作爲第五版發行的第一版次壹圓券,故仍稱爲1999版壹圓券。
991的生產共采用過4個國家6種紙:國產紙3種,俄羅斯紙1種,意大利紙1種,美國紙1種。所謂大葉蘭便是從美國紙中衍生出來,因爲美國紙相較其他印幣紙之更爲粗糙。多種不同的紙張印刷便造成“小葉叢中現大葉”之景象。除此之外,隨着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有些冠字號中同時夾雜着大葉蘭和小葉蘭,這種現象我們稱爲“混水”。爲什麼會有混水的情況出現呢?這是因爲在印鈔的紙張搬運過程中可能出現紙張間的堆積夾雜情況。所謂物以稀爲貴,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會令到大葉蘭的收藏價值及價格有所變化。
大葉蘭作爲現行仍在流通的人民幣之一,兼其本身的民衆使用度之廣,在投資時的風險已經大爲降低。而作爲收藏之列,儘管很多人說大葉蘭有“天量”之多,但在多年的流通中消耗量不可忽略,更甚乎如OT、ZL、DL唯佔其冠字號中1%的量呢?大葉蘭的收藏價值需要時間的推移去證明。但是否能夠判斷出大葉蘭則要用我們的眼力,下一篇我將與你分享如何辨析大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