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

蘇東坡領銜 秦相李斯親筆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無論是篆書、隸書、楷書、行書還是草書,無不蘊藏著古人的世界觀及智慧。因此,以文字為主圖案的中國古錢,不僅是經濟和社會的縮影,更是民族文化、文明的一大載體。在歷朝歷代發行的貨幣中,不乏大書法家筆走龍蛇的作品,放諸今天,仍為人所稱道。

秦相李斯
螢幕快照 2016-07-28 上午10.47.48

秦半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這個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一書體。統一後的中國急需一種統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製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而關於小篆的由來,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製作標準字樣時,“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稱也是為了尊崇大篆而卑稱其“小”的。緊接著,為了推廣統一的文字,李斯親作《倉頡篇》七章,每四字為句,作為學習課本,供人臨摹。

秦代的半兩錢文,就是小篆,如人們所熟知的秦半兩便是秦朝宰相李斯所書。篆書一掃書法上的繁複冗贅之氣,筆法古樸端莊,工整秀麗,挺拔自然。

西漢曹喜

歷史上有漢承秦制的說法,漢代錢文上的書體,一直使用篆書,漢代錢幣中早期的銅幣,無論是莢錢、八銖錢、五分錢、四銖錢,還是後期的五銖錢,都是篆書。發展到漢朝中晚期以後,出現了諸多變體,王莽新朝的貨泉、布泉以及貨布等錢文均屬懸針篆。
螢幕快照 2016-07-28 上午10.48.03
新莽十布大布黃千

“懸針篆”書體,也叫垂針篆,堪稱古錢”三絕”之一:結體舒展雅緻,上密下疏,字型狹長,住筆尖銳,是小篆的一種,是篆書的異體,懸針是指“豎畫收筆出鋒”,鋒就像鋼針倒懸一樣。南朝宋王愔的《文字志》說:“懸針,小篆體也,字必垂畫細末,細末纖直如懸針。”宋朱長文《墨池篇》說:“懸針之書,亦出曹喜。”宋僧夢英《十八體書》說:“懸針、垂露曹喜所作。懸針篆,抽其勢,有若針之懸鋒芒。”

唐代歐陽詢
螢幕快照 2016-07-28 上午10.48.15
唐代開元通寶

唐初沿用隋五銖,輕小淆雜。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淵為整治混亂的幣制,鑄造的開元通寶,錢文為唐初大書法家歐陽詢制詞及書,文字莊重、雋秀、挺拔,錢文端正古樸,法度嚴整,勁健含蓄,飄逸險絕。字在篆隸之間,四字含八分及隸體,筆劃端莊沉穩,疏密有致。其錢文先上下,次右左讀之。自上及右回環讀之,其義亦通。開元通寶開戶啟了我國古代錢幣稱通寶、元寶、重寶的新時代,並且一直沿用到清代末期。

宋太宗趙光義

螢幕快照 2016-07-28 上午10.48.28

北宋淳化元寶小平隸書

“淳化元寶”是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所鑄的第二版貨幣。其創下中國錢幣史上兩個第一:即第一個“御書錢”和第一個“對文錢”。 “御書錢”即皇帝親自書寫的錢文;“對文錢”是指同一年號錢,大小、重量、形制、和幣文內容完全相同,但幣文的書法則不同。另外,此後歷朝歷代直到至民國,“以年號元寶為文”的年號錢也成為一種慣例。

此錢一套三枚,錢文是太宗皇帝用楷、行、草三體親筆書寫,楷書渾厚端莊,筆力含勁,行書雋永流連,草書奔放流暢。

宋仁宗趙禎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 2016-07-26 首席收藏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