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

常臨幣獨秀入藏英博物館 承載城市古老記憶

隨著錢幣收藏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去了解各類錢幣知識。在眾多錢幣之中,常州地區臨時流通幣(簡稱常臨幣)是一個特殊門類,它誕生於金融秩序混亂的抗戰時期,錢幣中印製的圖案文字種類眾多,目不暇接,刻畫了當時常州地區迷人景象,讓人深深體會那裡的特色人文氣息。近日,常州晚報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篇《70多年前,常州還流通過這樣的民間自行設計“錢幣”》文章,以下為文章全文(首席收藏稍有編輯調整):

幾年前,江蘇省檔案局出版《江蘇省明清以來檔案精品選》一書,在其中的常州卷中,常州地區臨時流通幣(簡稱常臨幣)入選該精品選,是常州市唯一入選的錢幣類精品檔案。

在常州,要找到那些常臨幣的玩家並不難。常州市職工錢幣研究會下面就有個常臨幣分會,成員十幾個人,都是收藏常臨幣的老玩家。像張國民、顧玉生、丁榴均等人收藏常臨幣已有三四十年的歷史,而像陳亞平等人玩常臨幣時間較短,也有十多年的歷史。這些常臨幣藏家手裡都有至少上百個品種的常臨幣,聊起常臨幣,每個人都能侃侃而談。

 

據陳亞平等人介紹,常臨幣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 “1937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國,同年底,上海、南京、蘇南等地國土淪陷。淪陷初期,流通的主幣以法幣為多,並有少量銀元,輔幣大多是清末民初的舊銅元。因戰爭加劇,日本侵略者搶購、強購,市場物資嚴重短缺,貨幣貶值,以致銅元多為群眾收藏,不願拿出交易。再加上國民政府的法幣無法運到淪陷區,造成老百姓交易中找零錢困難。”他們介紹,在此背景下,常州地區開始出現臨時錢幣,而且大都由商家自行設計製造然後在市場上流通的。除了常州,蘇州、上海、浙江等為數不多的幾個地方也出現了臨時錢幣。 “但常州的臨時幣最有名,連大英博物館都收藏了。”丁榴均說。

常臨幣形式多樣

“一開始,有的商家用郵票暫代輔幣使用,後來很多商家用毛筆在小紙塊寫上’壹分’、’貳分’幣值,鈐上店章,當做小額錢幣在本村或本鎮使用。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家製作臨時幣,市面上開始出現臨時幣的製作商。”據常臨幣分會的幾位藏家介紹,當時的常臨幣的材質分為金屬、紙質、竹質、骨質等,金屬大都為圓形,竹質和骨質為長方形,又被稱為籌。 “最初面值多為一分、二分和五分,後來隨著通貨膨脹的加劇,開始出現幾角、幾元的臨時貨幣。”

常臨幣的流行時間很短,時間集中在1938年至19​​40年間。之後,隨著汪偽政權高壓推行“中儲券”,常臨幣才退出流通。 “這期間,無論國民黨政府還是日本侵略者都無暇顧​​及臨時錢幣的管理,造成常臨幣除了材質不同外,形狀和形式五花八門。”同一個一分面額的臨時幣,就有不下五種的樣式。雖然樣式不同,但相同的是每個臨時幣的背後都寫有商家的店名和一些數字。 “像這個背面寫著王永記和數字1238,王永記既代表商家又代表臨時幣的製造方,1238是序號,代表這枚臨時幣是該商家製造的第1238個錢幣。”陳亞平等人介紹,儘管官方沒有統一管理,但製作金屬臨時幣時大家約定俗成都遵守這兩條規矩。

常臨幣上的老地名和老建築

螢幕快照 2016-03-17 下午4.21.04

在金屬臨時幣上刻上常州老地名和老建築,是常臨幣的一大特色。藏家張國民介紹,常臨幣上以橋命名的極多,如:湖塘橋、馬杭橋、漕溪橋、牛塘橋、港橋、青城橋、禮嘉橋、泥河橋、寨橋等。 “常武地區是水鄉嘛,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咱們江南水鄉的文化。”

 

螢幕快照 2016-03-17 下午4.21.09

“鄭陸橋”伍分常臨幣(首席收藏配圖)

在幾位藏家展示的常臨幣中,有一個刻有“陳渡橋”的五分幣。 “我們這些五六十歲的人一看就知道,上面刻的是以前老的陳渡橋。”陳亞平小時候就在這座橋邊長大,他對這座老橋有很深的感情。 “橋是石拱橋,挺窄,下面是北塘河的河水,我小時候,那裡還是鄉下,我經常從橋上下去,去河裡捉魚、游泳。”後來疏浚航道,老的陳渡橋被拆除。另外一枚金屬常臨幣上刻有“鄭陸橋”三個字,和一個石拱橋的圖。據張國民介紹,圖案上的鄭陸橋已經不是現在的鄭陸橋。 “鄭陸橋屹立在南運河上,也是疏浚航道時被拆除的。”

除了老建築,常臨幣上的老地名也經常勾起陳亞平等人對老常州的回憶。比如,一枚寫有“丫叉浦”三個字的常臨幣就很容易讓人產生回憶。 “現在的80後和90後估計都不知道這個地名了,原來丫叉浦就是現在浦前的位置。當時,那裡有兩條路像樹杈一樣張開伸向不同的兩個方向,所以那裡才被稱為丫叉浦。”陳亞平說,他的外婆就住在丫叉浦,小時候,他經常到那裡探望外婆,所以,他對該地名感情很深。 “現在,和老朋友聊天,我們仍舊說丫叉浦,而不是說浦前。”

常臨幣上的文字別具一格

在這些收藏中,相同地方不同商家發行的臨時幣,經常出現地名不同的情況。黃丹鎮的5枚臨時幣中有3枚將“黃”寫成了“橫”,前黃鎮的銅元、紙券臨時幣上均有將“黃”寫成“橫”的情況發生。最早,張國民以為是錯字。 “前黃鎮是咱常州較大的一個鎮,還有著名的’前黃中學’,鎮上商家的文化應該不低。而且,錢幣製作精整,文字規範,製作者文化素質應該不低。 ”後來,張國民經過思考後認為,臨時幣中錯字的出現,應該和常武地區的方言有很大的關係。 “在咱們這邊的方言中,‘黃’和‘橫’是同音字。這可以看出常武地區有同音字通用的習慣。”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 2016-03-17 首席收藏
更多討論,更多意見分享,請到此文章的討論專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