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

常見老银元包漿你都見過嗎?

這裏主要介紹幾種常見包漿,供大家學習,盡量言簡意賅地讓大家學以致用。因為老銀元發行至今時間久遠,發生氧化也是初期,保存至今的大多數是硫化造成的包漿,故這裏只談硫化包漿,範圍是不是又縮小了。

 

所以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麽會有黃油,五彩和黑包漿。

 

【硫化層只是銀幣表面的一層附著物,硫化物,其附著性強,輕易不變化,比較穩定,但一般比較薄,不像銅綠銹紅銹等硬度高,所以不能用手直接接觸。

 

美國藏家Weimar White研究:不同的顏色取決於硫化曾的厚度。引用:包漿的顏色取決於硫化銀的厚度,50毫微米厚的硫化銀呈黃色,110毫微米厚的硫化銀呈藍色,再厚便呈黑色。而金色、紅色和紫色包漿的硫化銀厚度介乎於黃色和藍色之間。各種顏色的不同混合可能產生其它顏色,如黃色和藍色混合會產生綠色。黑色是硫化的“終極顏色”。

一、傳世包漿
傳世包漿顧名思義,就是妳老祖宗世代流傳下來,或包於布袋之中,或置於床櫃之內,時不時有人把玩,這種包漿全國各地都有。沒有什麽特別鮮明的地域特征。

這種一線傳世貨,大多XF(極美),VF(優美)狀態,因為流通時間長,所以磨損略大,不過包漿老道,就有什麽櫃子貨,上海弄堂彩等詞匯出現在他們的身上。銀幣與空氣中微量硫化氫氣體長期結合,緩慢形成的黑色表層硫化物。

1、銀白色為主調,灰白的,很舒服的包漿,這種跟手不經意觸摸造成氧化程度不夠。

2、黑色為主調
不怎麽把玩,不怎麽拿出來看,存放條件濕度比較大,家裏世代流傳,還是有人去觸摸,但不會生銹。

 

二、五彩包漿
1、罐裝五彩(土坑)
產地:東北,西北
特點:彩薄而重
東北五彩,一般為環五彩,整體偏巧克力色。

西北五彩,一般帶呂銹或者土,彩較淡。

2、傳世五彩
這個屬於傳世包漿,一般偏巧克力色,包漿常見有脫落的斑駁狀。

3、罐裝五彩(水坑)
產地:江浙
特點:銹有水流狀走向的漸變層,大多數是黃色,紅色,底板部分會有腐蝕,不多見,為密閉的潮濕環境下形成。

 

三、黃油包漿
這種包漿叫做黃油,或者金漿,一般出現在原光幣上,還多為卷拆幣,比如後鑄船洋23年,因為黃色硫化銀為最薄層,說明時間短,硫化程度低。

1、坑貨黃油
這種包漿大多出現於幹坑,土坑中,基本沒有什麽綠銹,帶點土,表層輕微氧化,出土後一段時間越發變黃,主要是表層本身油脂又與銀質發生輕微反應。


2、卷拆黃油
多見於船洋。

 

四、金漿
形成條件復雜,一般較難形成。

最後再次強調,老銀元的包漿雖然比較穩定,但是遇到溫度濕度酸堿度變化太大時,也會出現變化,註意保存在幹燥密封的地方。檢驗銀幣包漿也千萬不要用手去蹭或擦,別被自己的好奇心害了,硫化物很薄,附著力也沒你手指的力氣大,你的“輕輕一擦”就可能讓他們脫落。

 

資訊來源:古錢幣交流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