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殖民時期香港貨幣:發行主體多

為了推進轉口貿易的發展,英國於1841年通過不平等條約佔領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從此,香港(含九龍、新界)淪為英國人管轄的自由港。一時之間,中外商賈雲集,之後更是成為華南商品集散地。為了適應資本市場的需要,各路外資銀行也開始紛紛入駐,在香港開設分行,並發行各自的貨幣。

香港發行地區貨幣始於1845年,至今已有170餘年曆史。主要有金屬鑄幣和紙幣兩大類。由於香港政府未設立中央銀行,加之貨幣發行的主體眾多,因此殖民時期的香港貨幣頗為混亂,但按照發行主體,可以主要分為以下8類:

1.香港政府發行貨幣

(1)金屬鑄幣
螢幕快照 2016-05-06 上午11.48.00

金屬鑄幣發行的主體是香港政府。為了適應香港轉口貿易日益擴大的需要,香港總督羅便臣,應貿易界的要求於1863年發行第一套金屬鑄幣,當時因香港技術力量差,由倫敦鑄幣廠鑄造。面額有壹毫銀幣、壹仙和壹文銅幣,幣面鑄有維多利亞女王像或王冠徽記。

1864年港府在銅鑼灣加寧街創立了香港第一家鑄幣廠,在1866年至1868年期間鑄造了大約200萬元的香港硬幣。面值有壹文、伍仙、壹毫、貳毫、半元和壹元6種,均以維多利亞女王為正面圖像。然而適逢香港經濟陷入衰退,鑄幣廠終因虧損嚴重而被迫關閉,並將鑄幣機器轉而售與日本大阪鑄幣廠。由於市面上壹圓硬幣十分短缺,墨西哥鷹洋又再度受香港市民青睞,以至庫存告罄。

為解燃眉之急,1874年港府開始大量引進美國的貿易銀及日本的貿易銀,以取代日漸稀少的壹圓港幣和供應量不穩的墨西哥銀元。 1895年,英國貿易銀始運抵香港,也加入流通行列。這種銀幣鑄造相當精美,正面為不列顛女神站立像,背面則鑄有中文及馬來文“壹圓”二字,含銀百分之九十,分別由英國與印度的鑄幣廠鑄造。

由於該幣品質上乘,因而逐漸取代市面上的其他外國貨幣,廣為流通,並成為香港流通領域的主要貨幣,直至1935年銀本位制崩潰才告停鑄,此後漸為壹圓紙幣所取代。

(2)紙幣
螢幕快照 2016-05-06 上午11.48.17

1935年,香港政​​府發行的第一張壹圓紙幣,其正面為英皇喬治五世頭像。 1941年,香港政​​府鑑於市場流通金屬輔幣短缺,於5月30日發行第一張紙輔幣,面額為壹仙。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攻香港迫近眉捷,大多數商店關門停業,一時街上小販湧現,市場發生一元幣短缺,港府又採取應急措施,將香港商務印書館為中國銀行印製待運內地的五元券紙幣,加蓋紅色的“香港政府壹圓”和“HONGKONG VERNMENT $1”字樣,作為一港元紙幣行使。不久,日軍佔領香港,所有港幣均為日軍的軍票替代。

1945年8月15日日軍無條件投降後,香港市場再次出現輔幣短缺,港府曾計劃將日軍遺留未發行的一千元軍票和中央儲備銀行的一千元和五千元紙幣,分別加蓋“ONE DOLLAR $1”、“$5 FIVE DOLLARS”、“$10 TEN DOLLARS”,作為港幣一元、五元、十元流通。然而,由於英國印製的新紙幣及時運抵香港,計劃未能實行。這批新紙幣於9月發行,面值有壹分、伍分、拾分和壹圓四種,幣面均有英皇喬治六世頭像。 1952年,喬治六世病逝,其長女伊利莎白二世繼位,同年7月,發行女皇像壹圓紙幣,直至1960年為新鑄女皇頭像硬幣替代。

2.東方匯理銀行紙幣
螢幕快照 2016-05-06 上午11.48.37

英資東方匯理銀行(早期譯名麗如銀行)成立於1845年,總行設倫敦。成立當年即在香港設立分行,並發行紙幣,面值有伍圓、貳拾伍圓、伍拾圓、壹佰圓四種。但至1851年才獲英政府的准許發鈔權。東方匯理銀行因經營不善於1884年倒閉,其發行的紙幣也停止流通。

3.渣打銀行紙幣
螢幕快照 2016-05-06 上午11.49.00
渣打銀行(THE CHARTERED BANK)成立於1853年,總行設在英國,1859年在香港設立分行。渣打銀行在香港發行紙幣的時間是1865年,其面額分別為伍圓、拾圓、貳拾伍圓、伍拾圓、壹佰圓、伍佰圓及壹仟圓共七種。票面​​印製有不列顛女神像、船舶、農婦、皇后廣場和最高法院等作為主要圖案。從1979年開始,渣打的紙幣又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瑞獸作為主要圖案,如鯉魚、麒麟、獅子及龜,印製工藝十分精美,刻畫動物栩栩如生,頗具觀賞價值。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 2016-05-06 首席收藏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