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的各種非正用品錢幣上,大量出現過馬形圖案,其中最著名的當數打馬格錢。打馬格錢,又稱為“馬錢”,它們鑄造成錢幣的形式,但卻沒有貨幣的職能,是中國古代民俗錢幣中的一朵奇葩。
打馬格是宋代開始在文人雅士之中流行的一種遊戲,宋代的女詞人李清照,對打馬格遊戲非常喜歡而且頗有研究,在她撰寫的《〈打馬圖經〉序》中,對此遊戲有較為詳細的描述,“打馬世有二種:一種一將十馬,謂之關西馬;一種無將,二十四馬,謂之依經馬。流傳既久,各有圖經。”由此經常和趙明誠等文人玩耍,認為是“打馬爰興,樗蒱遂廢,實小道之上流,乃深閨之雅戯”。
大詩人陸游在《烏夜啼》一詩中也曾描寫到:“冷落鞦韆伴侶,闌珊打馬心情。”通過古代文人墨客的描述,我們可知打馬格遊戲中的棋子叫做“馬”,按照一定的規則、格局和圖譜,雙方用“馬”來布陣、設局、進攻、防守、闖關、過塹,計襲敵之績,以定賞罰,判輸贏。
玩打馬格遊戲時用的搏戲工具就是我們俗稱的馬錢,歷代民間均有鑄造,一般是銅鑄的,也有牙、角製的,品種多樣。但是以銅質地鑄造的居多,鑄成圓形方孔狀,與同時期使用的正用品錢幣大小無異。馬錢按照圖案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五個種類:
1、一面鑄有騎馬將軍或馬形圖案,一面鑄以將軍姓名或職官名,涉及先秦以來的名將及職官。如“燕將樂毅”背將軍騎馬圖、“唐將尉遲”背將軍騎馬圖、“蜀將馬超”背將軍騎馬圖、“趙將廉頗”背將軍騎馬圖等。
2、一面鑄有馬形圖案,一面鑄以馬名,多為歷史上傳說中的名馬。如“白義”背馬圖、“渠黃”背馬圖、“綠耳”背馬圖、“赤驥”背馬圖、“驊騮” 背馬圖、 “騏驥”背馬圖等。白義、渠黃、綠耳、驊騮、赤驥均位列週穆王的八駿之中。 “綠耳”也叫“騄駬”,《幼學瓊林》記載:“騄駬驊騮,良馬之號。” 騏驥泛指駿馬、良馬,《荀子·勸學篇》記載:“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3、一面鑄有馬形圖案,並加地名,一面光背無文。如“京兆”馬圖。
4、一面鑄有馬形圖案,並加馬名,一面光背無文。如“飛兔”馬圖、 “赤兔”馬圖、“絕地”馬圖等。 “飛兔”也稱“ 飛菟 ”,駿馬名,據說可以日行萬里,馳若兔之飛,所以得名。赤兔原為呂布的駿馬,後為關公坐騎。 《三國志》記載 :“布有良馬,號曰赤兔。”《三國演義》第三回記載:“有良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
5、一面只鑄有馬形圖案,一面為光背無文。
打馬格錢無論是哪個品種,主體圖案均以馬形式為主。這些馬,或神采俊逸、瘦勁矯健,展現出一種靈動之美;或四蹄騰空,鬢宗飄揚,展現出一種威武之勢。現今 我們所能見到的傳世打馬格錢大多是宋元時期之物,但後世也有仿鑄。宋元時期鑄造的馬錢,製作精美,文字高挺,圖案深峻,是現今古代錢幣收藏的一個重要品種,收集到一整套完整的打馬格錢就等於得到了一部古代名馬的圖譜。 (wujinghua)
查看原文>>
資料來源:2016-09-08 首席收藏網